|
搗帛石 / 作者:李廌 |
婺女織玄綃,欲作六銖衣。
空山搗寒月,傳聲徹云閨。
可笑綺縠女,不識砧與機。
|
|
搗帛石解釋: 《搗帛石》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李廌。這首詩描述了婺女織綢緞的情景,表達了對勤勞工作的贊美和對無知女子的諷刺。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婺女織玄綃,欲作六銖衣。
空山搗寒月,傳聲徹云閨。
可笑綺縠女,不識砧與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婺女織綢緞的場景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女工勤勞工作的稱贊和對部分女子無知、輕浮行為的諷刺。
首先,詩中的"婺女"指的是杭州婺州(今浙江金華)的女子,以其織綢緞的技藝而著名。詩的第一句"婺女織玄綃,欲作六銖衣"描繪了婺女們織綢緞的情景,她們努力地織造著精美的綢緞,準備做成一件華美的六銖衣服。這里的"玄綃"指的是黑色的綢緞,有一種神秘而高貴的感覺。通過描繪婺女的工作場景,詩中展現了女性的努力和勤勞。
接著,詩的第二句"空山搗寒月,傳聲徹云閨"描繪了婺女們在寂靜的山間搗擊著寒冷的月光,聲音傳遍云閨(指女子的居室)。這里的"搗寒月"形象地表達了婺女們勤勞工作的情景,也體現了她們不畏寒冷、孤獨的精神。
最后,詩的最后兩句"可笑綺縠女,不識砧與機"則是對一些女子的諷刺。"綺縠女"是指那些只知道穿著華麗而不懂得勤勞的女子。她們對砧和機這兩個與織綢緞密切相關的工具一無所知,顯示出她們的無知和浮躁。通過對比婺女的勤勞和這些女子的無知,詩中表達了對勤勞和知識的崇尚,以及對浮躁和無知的嘲諷。
總的來說,李廌的《搗帛石》通過描繪婺女織綢緞的情景,表達了對勤勞工作的贊美和對無知女子的諷刺。詩人通過對比,提醒人們應該崇尚勤勞和知識,而不是追求虛榮和浮躁。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展現了宋代社會中不同女性形象的對比,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