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齋詩題盛君明之室也 / 作者:李廌 |
人生乃動物,萬事皆動端。
陰陽造化汝,賦汝以五官。
五官各治職,愈治當愈殘。
非苦動所擾,烏知靜為安。
非惡動所戕,未貴靜為完。
百年夜分半,夢想仍妄瞞。
動多靜常少,竟為動所干。
回光一自照,萬事無悲歡。
居士何早達,動境能反觀。
寧為玉在璞,不為珠在盤。
虛室生朝白,青璅凝暮寒。
聊持動時想,攝入靜中看。
|
|
靜齋詩題盛君明之室也解釋: 《靜齋詩題盛君明之室也》是宋代李廌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靜齋詩題盛君明之室也》
人生乃動物,萬事皆動端。
陰陽造化汝,賦汝以五官。
五官各治職,愈治當愈殘。
非苦動所擾,烏知靜為安。
非惡動所戕,未貴靜為完。
百年夜分半,夢想仍妄瞞。
動多靜常少,竟為動所干。
回光一自照,萬事無悲歡。
居士何早達,動境能反觀。
寧為玉在璞,不為珠在盤。
虛室生朝白,青璅凝暮寒。
聊持動時想,攝入靜中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探討了人生中動與靜的關系,表達了作者對靜心觀察、思考和反省的重要性的思考。
詩中提到人生是動物,萬事皆有動的一面。作者認為人體的陰陽之氣塑造了人的生命,賦予了五官。五官各有其治理的職責,但過度治理卻會使其變得殘損。作者認為,不是被動所困擾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寧靜的安寧,而不是被動所害的人才能真正體驗到完整和完美。
詩中描述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的夢想的虛幻。百年的時光過去一半,人的夢想仍然是虛妄的。動態的事物更多,靜態的事物相對較少,最終被動態所消耗。然而,當回顧過去時,人們會發現回憶只是光景,無論是悲傷還是快樂。
詩中提到,真正的智者能夠通過觀察動態的世界來反思自己。寧愿成為未經雕琢的玉石,而不是被放在珠寶盤中的珠寶。虛幻的房間在早晨變得明亮,青色的寶石在傍晚凝結寒冷。作者認為,在忙碌的活動中也應該保持一種思考的狀態,通過思考來感受內心的寧靜。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人生的動態與靜態之間的關系,表達了對內心寧靜和沉思的追求。它提醒人們要在喧囂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靜,通過觀察和思考來獲得洞察力和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