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池詩 / 作者:李廌 |
陳跡相推今古同,池邊倚杖送歸鴻。
童山尚接千巖秀,穉樹猶傳萬壑風。
春意物情迷野興,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門有淚應承睫,繞墓行吟吊習公。
|
|
習池詩解釋: 《習池詩》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李廌。這首詩詞通過描述習池的景色和表達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展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和歷史的感慨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陳跡相推今古同,
池邊倚杖送歸鴻。
童山尚接千巖秀,
穉樹猶傳萬壑風。
春意物情迷野興,
水光天影共青空。
雍門有淚應承睫,
繞墓行吟吊習公。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習池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歷史的感慨之情。詩的開頭,作者通過"陳跡相推今古同"這句,表達了他對習池所承載的歷史沉淀和時光流轉的思考。習池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見證了無數(shù)人的離別和歸來,而這種情景在古今中都是相似的。
接下來,"池邊倚杖送歸鴻"這句描繪了作者倚在池邊,目送歸鴻的場景。歸鴻是遷徙的候鳥,通過這個意象,作者表達了自己對離別的思念之情。作者倚在池邊,用杖支撐身體,靜靜地目送歸鴻飛向遠方,令人感受到離愁別緒。
然后,"童山尚接千巖秀,穉樹猶傳萬壑風"這兩句描繪了習池周圍的山水景色。童山高聳入云,千巖秀麗,而穉樹在山間生長,傳遞著萬壑的風景和氣息。這里的描繪展示了自然之美,同時也表達了習池作為歷史名勝的特點。
接下來的兩句,"春意物情迷野興,水光天影共青空",表達了作者在這美景中所感受到的春天的氣息和情感的激蕩。春天的氣息和物象使得作者的情感被野興所迷惑,水光和天影在青空下交相輝映,形成了一幅美麗的景象。
最后兩句,"雍門有淚應承睫,繞墓行吟吊習公",揭示了作者對逝去的歲月和歷史人物的思念之情。"雍門"指的是習池所在的地方,"雍門有淚"則表達了習池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的沉痛。"應承睫"表示淚水順著眼睛流瀉,而"繞墓行吟吊習公"則表達了作者在習池周圍繞墓而行,吟詠悼念習公的情景。通過這兩句,作者表達了對歷史人物和過去歲月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總的來說,李廌的《習池詩》通過對習池景色的描繪,展現(xiàn)了對歷史和自然的感慨之情,同時通過離別和思念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逝去歲月的思考。詩詞中運用了自然景色和情感的對比,以及歷史和個人情感的交織,給人一種深沉而富有禪意的意境。通過這首詩詞,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歷史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對逝去時光的思念和懷念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