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月 / 作者:晏殊 |
天時與人意,齟齬舊無疑。
坐久翻遺恨,光來已后期。
行云凝黛色,見跋費金枝。
況復輪來夜,笙歌繼夕曦。
|
|
中秋月解釋: 《中秋月》是宋代文學家晏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秋月
天時與人意,齟齬舊無疑。
坐久翻遺恨,光來已后期。
行云凝黛色,見跋費金枝。
況復輪來夜,笙歌繼夕曦。
譯文:
天時與人意,矛盾之處顯而易見。
長時間的坐著,翻騰起舊日的遺憾,光明已經逝去。
行云凝結成深黑的顏色,看到了鞭打費盡心血的金枝。
何況又是一輪明月升起的夜晚,笙歌繼續唱響,延續白天的曙光。
詩意:
這首詩詞以中秋節的月亮為背景,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天時與人意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是無法避免的,人們常常會在生活中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作者坐久之后,回想起往事,心中涌現出舊日的遺憾。盡管光明已經逝去,但行云仍然凝結成深黑的顏色,象征著人生中的陰霾和困惑。然而,在這個中秋之夜,明月再次升起,笙歌繼續唱響,象征著希望和新的曙光。詩詞通過對天時與人意的對比,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對美好未來的期許。
賞析:
《中秋月》通過對天時與人意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詩詞以中秋節的月亮為象征,通過描繪月亮的變化和光明的消逝,表達了人生中困難和挫折的存在。作者坐久之后,回憶起過去的遺憾,展示了對人生經歷的反思和內心的矛盾。然而,詩詞最后表達了希望和新的曙光的出現,明月再次升起,笙歌繼續唱響,象征著新的希望和美好。整首詩詞通過對矛盾和希望的對比,揭示了人生的復雜性和坎坷,同時也寄托了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期許。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示了晏殊的才華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