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思兒令 / 作者:晏殊 |
昨夜探春消息
湖上綠波平
無奈繞堤芳草
還向舊痕生
有酒且醉瑤觥
更何妨、檀板新聲
誰教楊柳千絲
就中牽系人情
|
|
相思兒令解釋: 《相思兒令》是一首宋代晏殊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相思兒令》
昨夜探春消息,
湖上綠波平。
無奈繞堤芳草,
還向舊痕生。
有酒且醉瑤觥,
更何妨、
檀板新聲,
誰教楊柳千絲就中牽系人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昨夜,我探聽了春天的消息,
湖面上的綠波平靜。
無奈地,芳草繞著堤岸,
又在舊的痕跡上生長。
有美酒,就醉倒在玉觥中,
更何妨呢,
檀板發出新的聲音,
誰教會了楊柳的千絲細線牽扯著人情。
詩意和賞析:
《相思兒令》是一首描寫相思之情的詩詞。詩人晏殊通過春天的景色和一系列意象,表達了自己對思念之情的感受。
首先,詩人提到了昨夜的探春消息,暗示他對春天的期盼和渴望。湖上的綠波平靜,與他內心的激動形成對比,突出了他對春天的渴望之情。
接著,詩人用“無奈”來形容芳草繞堤的情景,意味著他無法抵擋思念之情的襲擊。舊痕生長的描寫表達了他對往事的回憶和留戀,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提到了美酒和玉觥,象征著歡樂和陶醉。他宣泄內心的情感,醉倒在觥中,表達出對憂愁的拋卻和對歡愉的追求。
最后兩句,“檀板新聲,誰教楊柳千絲就中牽系人情”,通過檀木琴聲的比喻,描繪了思念之情的牽絆和糾纏。楊柳的千絲細線則象征著人與人之間微妙的情感聯系,詩人借此表達了思念的情感牽絆。
總體而言,《相思兒令》通過對春天景色和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和對思念之情的抒發。詩中情感真摯,意境優美,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