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祀太乙 / 作者:晏殊 |
紫毛雙節引青童,一片空歌韻曉風。
太昊茲辰授春令,鶯旗應在矞云中。
|
|
立春祀太乙解釋: 《立春祀太乙》是宋代文學家晏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紫毛雙節引青童,
一片空歌韻曉風。
太昊茲辰授春令,
鶯旗應在矞云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立春時節祭祀太乙星君的場景。太乙星君是中國神話傳說中負責掌管春天的神明。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意象,表達了春天的到來和祭祀的莊嚴神圣。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精美的描寫,展示了春天的盎然氣息和祭祀儀式的莊重。首句“紫毛雙節引青童”,形象地描繪了祭祀儀式中使用的紫色毛筆,由青年童子拿著。這一景象既表達了儀式的莊重,又給人以活潑的感覺。接著,“一片空歌韻曉風”,通過“空”、“歌”、“曉風”等詞語的運用,表達了春天的早晨,空氣中彌漫著悠揚的歌聲和清新的微風。
第三句“太昊茲辰授春令”,表明太乙星君作為春天的掌管者,將春天的命令傳達給大地。太昊是古代傳說中的帝王,辰是指時辰,春令代表春天的指令。這一句揭示了春天的來臨是由神明授予的,體現了人們對自然和宇宙的敬畏。
最后一句“鶯旗應在矞云中”,描繪了春天的旗幟——鶯旗,高高飄揚在云中。鶯鳥是春天的代表,這一景象象征著春天的到來和生機勃勃的景象。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意象,表達了春天的到來和祭祀的莊嚴神圣。作者晏殊通過描寫和象征的手法,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人們對春天的崇敬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