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陽夕內宿 / 作者:晏殊 |
把菊醒陶酒,揚鞭入漢闈。
聚蚊秋未息,獨鳥暮先歸。
世有涼暄隔,人無今昨非。
悠然倒冠佩,頻夢北山薇。
|
|
重陽夕內宿解釋: 《重陽夕內宿》是宋代文學家晏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把菊醒陶酒,揚鞭入漢闈。
聚蚊秋未息,獨鳥暮先歸。
世有涼暄隔,人無今昨非。
悠然倒冠佩,頻夢北山薇。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晏殊在重陽夕這個節日內宿的景象和心情。他在秋日的黃昏時分飲酒,拿著花瓶中插滿菊花,高舉酒杯,迎接重陽節。他騎著馬,揮鞭馳入皇宮,參與了慶?;顒?。然而,雖然是重陽佳節,秋蚊仍然聚集在一起,鳥兒卻早早歸巢。這種景象使他感到世事變幻,人事難料。他淡然自持,不再執著于現實的榮華富貴,常常在夢中回憶北山薇草的美景。
賞析:
《重陽夕內宿》以清新淡雅的筆調,展示了晏殊對重陽節的獨特感受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菊花象征著重陽節的喜慶和美好,作者舉杯飲酒,表達了他對節日的熱烈祝賀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詩中的秋蚊和獨鳥的形象揭示了物態的變幻和光陰的流逝,暗示了世事無常,人生無常。作者通過這些意象,表達了對現實世界的超脫和對人生的淡然態度。他將倒冠佩的形象與北山薇草的夢境相對照,展現了對自然的向往和對清靜寧和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約的語言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詩意深遠而含蓄。它表達了作者對節日的熱愛和對世事變遷的領悟,同時也透露出晏殊對自然和內心寧靜的追求。這首詩詞通過對節日景象的描繪,引發讀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