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和王校勘中秋月 / 作者:晏殊 |
廣寒仙署愜心期,秋半梧臺木葉稀。
有客正吟星北共,何人重賦鵲南飛。
光含綺席傳三雅,影逗蘭房撤九微。
趨府逸才過鮑掾,不辭終夕賞清暉。
|
|
次韻和王校勘中秋月解釋: 《次韻和王校勘中秋月》是一首宋代晏殊創(chuàng)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廣寒仙署愜心期,
秋半梧臺木葉稀。
有客正吟星北共,
何人重賦鵲南飛。
光含綺席傳三雅,
影逗蘭房撤九微。
趨府逸才過鮑掾,
不辭終夕賞清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中秋夜的景象和文人的情感。詩人晏殊表達(dá)了對中秋節(jié)的喜愛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他在廣寒仙署(指月宮)仰望著美麗的秋半月亮,但梧桐臺上的樹葉已經(jīng)稀疏了。此時有一位客人在北方吟詩,而晏殊思念的人卻在南方賦詩。月光映照著華麗的席子,傳達(dá)出三雅的音樂聲;月影逗留在蘭房,散發(fā)出九微的香氣。晏殊走進(jìn)鮑掾的府邸,欣賞著這清暉美景,他并不辭別,一直到深夜。
賞析:
這首詩以中秋夜作為背景,通過描繪月亮、音樂和香氣等細(xì)節(jié),展現(xiàn)了濃郁的秋意和情感。詩中運(yùn)用了許多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詞更加生動有趣。
首先,詩人以廣寒仙署和梧桐臺來描繪中秋夜的景象,廣寒仙署是指傳說中的月宮,梧桐臺則是指晏殊所在的地方。通過描述秋半的梧桐樹葉已經(jīng)稀疏,傳達(dá)出秋天已經(jīng)深了的感覺。
其次,詩中出現(xiàn)了“有客正吟星北共,何人重賦鵲南飛”的對仗句,揭示了晏殊思念友人的情感。一個客人在北方吟詩,而他思念的人卻在南方賦詩,兩地相隔,彼此思念。
詩中還運(yùn)用了光影的描寫,光含綺席傳三雅,影逗蘭房撤九微。通過這樣的描寫,給人一種幽靜而華美的感覺,像是置身于雅致的樂席和芬芳的蘭房之間。
最后,詩中的“趨府逸才過鮑掾,不辭終夕賞清暉”表達(dá)了詩人晏殊與友人鮑掾相聚的情景。他在鮑掾的府邸中,欣賞著這美麗的月夜,不辭夜晚的拖延,一直到深夜。
整首詩以秋夜中的月亮為主題,通過描繪景物和情感,展示了詩人對中秋節(jié)的喜愛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時,詩中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詩詞更加豐富多彩,給人以美好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