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醉日 / 作者:晏殊 |
苒苒渭濱族,蕭蕭塵外姿。
如能樂封殖,何必醉中移。
|
|
竹醉日解釋: 《竹醉日》是宋代文學家晏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林在渭河岸邊蔓延,輕風吹拂著竹葉。如果能夠心滿意足地安居樂業,又何必追求醉酒的快樂。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竹林在渭河邊的景象,通過對竹子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清幽的向往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作者認為,如果能夠在寧靜的環境中安居樂業,滿足于現狀,就沒有必要追求世俗的煩擾和短暫的快樂。
賞析:
1.自然意境:詩中的竹林和渭河構成了一幅寧靜、清幽的自然畫面。竹子被描繪為苒苒蔓延,輕風吹拂,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覺。渭濱族指的是竹子在渭河邊的生長,增加了詩詞的地域特色。
2.對寧靜生活的追求:詩中的"樂封殖"意指在一個安寧的環境中安居樂業,滿足于自己的生活狀態。作者通過對竹子和寧靜環境的描繪,表達了對平淡、寧靜生活的向往,認為追求內心的滿足比追求外在的短暫快樂更重要。
3.對醉酒快樂的思考:詩的最后一句"何必醉中移"表達了對醉酒快樂的思考。作者認為,如果能夠滿足于現狀,充實自己的內心,就沒有必要追求外在的醉酒之樂。這種思考體現了晏殊對于人生追求的深度思考和對內心滿足的重視。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竹子和寧靜環境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平淡、寧靜生活的向往和對內心滿足的重視。它呈現了一種追求寧靜與內心滿足的人生態度,以及對世俗快樂的冷靜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