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遷鶯 / 作者:晏殊 |
燭飄花,香掩燼,中夜酒初醒。
畫樓殘點兩三聲。
窗外月朧明。
曉簾垂,驚鵲去。
好夢不知何處。
南園春色已歸來。
庭樹有寒梅。
|
|
喜遷鶯解釋: 《喜遷鶯》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燭飄花,香掩燼,中夜酒初醒。
蠟燭搖曳,花瓣飄落,余香隱沒在煙灰中,夜半酒意剛醒。
畫樓殘點兩三聲,窗外月朧明。
畫樓上的燈火漸漸熄滅,只余下幾聲微弱的殘響,窗外的月色依稀可辨。
曉簾垂,驚鵲去,好夢不知何處。
晨曦的簾幕垂下,驚起的鵲鳥已飛去,美好的夢境不知去向何方。
南園春色已歸來,庭樹有寒梅。
南園的春光已經回歸,庭院里的樹上盛開著寒梅。
詩意:
《喜遷鶯》描繪了一個清幽的夜晚景象。詩中的燭光搖曳,花瓣飄落,映襯著窗外微明的月色,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浪漫的氛圍。作者在酒醒初時,感受到了夢境的消逝和美好的事物的離去。然而,詩中也透露出春天的到來,庭院里的寒梅花開,帶來了新的希望和生機。
賞析:
《喜遷鶯》以簡潔、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夜晚的景色,通過對細微之處的描寫,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緒。詩中運用了意象和聲音的對比,如燭飄花與香掩燼、畫樓殘點與月朧明,以及曉簾垂與驚鵲去等,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通過對春天回歸和寒梅盛開的描繪,詩中也蘊含了對希望和新生的期待。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了一幅深夜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聲音、光影的運用,將讀者引入作者內心的情感體驗。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新生和希望的追求,展現了晏殊獨特的詩意和審美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