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常州請平江鄭侍郎 / 作者:曾協 |
接壤西東似犬牙,一時迎送使君車。
應憐壯歲棠陰在,未覺神京驛路賒。
飛觀慣看涼月掛,層樓將見瑞云遮。
當筵莫訴杯行速,兩地春光作一家。
|
|
代常州請平江鄭侍郎解釋: 《代常州請平江鄭侍郎》是宋代曾協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婉約的筆調描繪了作者代表常州迎送平江鄭侍郎的情景,展現了壯歲的景色和神京的繁華,表達了兩地春光如一家的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接壤西東似犬牙,
一時迎送使君車。
應憐壯歲棠陰在,
未覺神京驛路賒。
飛觀慣看涼月掛,
層樓將見瑞云遮。
當筵莫訴杯行速,
兩地春光作一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常州與平江相鄰的地理位置為背景,通過形象的描寫展示了迎接和送行平江鄭侍郎的熱鬧景象。作者以敏銳的觀察力描述了兩地的不同風景。
首先,詩中提到的“接壤西東似犬牙”,形容了常州與平江兩地接壤的地形狀似犬牙相咬,形象生動。接著,描繪了迎接使君的盛況,車隊行進的場景使人感受到熱鬧和喜慶的氛圍。
然后,詩人表達了對壯歲景色的懷念和珍惜。他說“應憐壯歲棠陰在”,意味著壯年時光如同棠樹的陰涼一樣寶貴,值得我們珍惜。這里的棠陰也可引申為壯年時的生活狀態或者社會風貌。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神京的繁華景象。作者說“未覺神京驛路賒”,表達了神京(即京城)的繁忙與熱鬧。這里的驛路賒意味著人來人往的繁忙景象。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常州的美景。飛觀常見涼月掛在空中,層樓中云霧繚繞,給人以清新涼爽的感覺。這里的涼月和瑞云增添了詩中的意境,使整體氛圍更加優美。
最后兩句“當筵莫訴杯行速,兩地春光作一家”,表達了作者對宴會上的歡樂氛圍的期待,并表達了兩地春光如一家的情感。這里的“兩地春光作一家”意味著兩地的景色和人情如同一家人般親近。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迎送使君的場景,展示了壯歲的美景和神京的繁華,同時表達了兩地春光如一家的情感。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優美的語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美好時光和家鄉的眷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