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竹次林英伯韻四首 / 作者:林季仲 |
手種瑯玕照眼新,老來深寄五湖身。
連宵留得枝間月,邀我同為物外人。
封殖不貪千戶富,依棲可慰一生貧。
武夫稱謂殊粗俗,卻恨樊川語未親。
|
|
移竹次林英伯韻四首解釋: 《移竹次林英伯韻四首》是宋代詩人林季仲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手種瑯玕照眼新,老來深寄五湖身。
連宵留得枝間月,邀我同為物外人。
封殖不貪千戶富,依棲可慰一生貧。
武夫稱謂殊粗俗,卻恨樊川語未親。
中文譯文:
種植稀有的竹子映照著明亮的眼睛,
年老時深深寄托在五湖的身上。
整夜留住樹枝上的月光,邀請我與你一同做超脫塵世之人。
不貪圖千戶富貴,依靠棲身可以安慰一生的貧困。
武夫的稱謂粗俗不同,卻憾恨樊川的方言未曾親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林季仲種植珍稀竹子的情景,并表達了他對淡泊名利、追求超脫的態度。
首先,詩人種植了珍貴的竹子,這些竹子透過明亮的眼睛照射出新的光芒,象征著希望和新生。隨著年歲的增長,詩人深深寄托在五湖之間,五湖是指中國的大江大湖,這里代表著廣闊的天地和世界。詩人在廣闊的世界中感受著歲月的沉淀。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連續的夜晚,他將月光留在竹枝之間,與讀者共同邀請彼此成為超脫塵世之人。這里的"物外人"指的是超脫塵世的人,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越世俗的人。
詩的下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泊態度。他不貪圖千戶之富,而是尋求依靠淡泊的生活來安慰自己。這里的"一生貧"并不是指物質上的貧困,而是指對世俗名利的不追求,心靈上的超脫。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武夫的稱謂的不滿。武夫是指從事武藝的人,他們的稱謂粗俗。然而,詩人卻憾恨自己未能親近樊川的方言,這里可能暗示了他未能與普通百姓親近,難以真正理解他們的生活和心情。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超脫塵世、淡泊名利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與普通百姓的聯系和理解的渴望。這首詩詞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了宋代文人士人格追求和對世俗生活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