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成都三首 / 作者:劉望之 |
欲洗羈愁只自醒,郫筒酒好信虛名。
江陽春色論千戶,價比西州卻未輕。
|
|
發成都三首解釋: 《發成都三首》是宋代詩人劉望之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欲洗羈愁只自醒,
郫筒酒好信虛名。
江陽春色論千戶,
價比西州卻未輕。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成都的三個場景中的感受和思考。第一首描繪了作者想要洗去心中的郁悶和憂愁,卻只有自己能夠覺醒。第二首以郫縣出產的酒為象征,表達了作者對名利虛幻的不信任。第三首談論了江陽地區的春天美景,認為這個地方的富戶眾多,雖然價值相當于西州(指西部邊境地區),但并不被輕視。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名利和社會現象的深思。通過三個不同的場景,作者揭示了內心的真實態度。詩中的"欲洗羈愁只自醒"表明了作者認識到解脫心靈困擾的責任在自己,不能依賴外在的力量。"郫筒酒好信虛名"則表達了作者對虛假名利的懷疑和厭倦,郫縣酒雖然好,卻不能代表真正的價值。最后,作者用"江陽春色論千戶,價比西州卻未輕"來比較江陽和西州的富戶,表達了江陽地區的富貴雖然不遜于西部,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反映了作者對社會現象和名利追逐的獨立思考和獨特見解。通過對不同場景的描繪,詩人展示了自己對虛假和真實的辨識能力,以及對社會和人生價值觀的思考。整首詩情感平和,但透露出對社會現象的冷峻和對真實價值的追求,給人以深思和啟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