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秋歲 / 作者:趙聞禮 |
鶯啼晴晝,南國春如繡。
飛絮眼,憑闌袖。
日長花片落,睡起眉山斗。
無個事,沈煙一縷騰金獸。
千里空回首。
兩地厭厭瘦。
春去也,歸來否。
五更樓外月,雙燕門前柳。
人不見,秋千院落清明后。
|
|
千秋歲解釋: 《千秋歲》是宋代趙聞禮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繪了春天的美景和流轉的時光,融入了對離別與歸來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鶯啼晴晝,南國春如繡。
當眼飛絮,飄落在袖上。
陽光照得時間長,花瓣紛紛飄落,
醒來發現眉山頂上積雪一場。
與外界事務無關緊要,只有煙霧升起,金獸躍然眼前。
回首望向千里空闊的遠方,
兩地間思念的瘦弱如此厭倦。
春天已逝去,歸來又是否有。
在黎明前的五更鐘樓外,月光灑在雙燕門前的垂柳上。
人已不見,秋千蕩過院落,只有清明后的靜寂。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春天的美麗景色,表達了對離別和歸來的思念之情。在南國春日的明媚陽光下,鶯啼聲不絕于耳,景色宛如繡一般絢爛。細細飄落的飛絮輕輕降落在袖子上,給人帶來一種柔軟的觸覺。然而,美景與時光的流轉,給人短暫的愉悅卻也讓人覺得飄渺。花瓣落盡,眉山積雪,時光與物事的流動,讓人在思緒中回首,遠方的景象和思念猶如金獸般躍然眼前。詩人對離別和歸來的感嘆情緒凝聚在"兩地間厭厭瘦"的一句,展現了內心的孤獨和厭倦。最后一句"人不見,秋千院落清明后"形象地表達了靜寂的場景,清明之后,人已經離去,留下了空蕩的院落。整首詩詞以娓娓動聽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美麗景色,表達了詩人對離別與歸來的思念之情,充滿了詩意和賞析的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