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三首 / 作者:王镃 |
竹雞啼雨隔林塘,四月山深梅未黃。
水近洞門云氣濕,葛花開上石眠床。
|
|
初夏三首解釋: 《初夏三首》是宋代王镃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初夏時節的景象。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竹雞在雨中啼叫,隔著林塘的距離。
四月山深,梅花還未開放。
水靠近洞門,云氣濕潤。
葛花盛開在石制的眠床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初夏時節的景象。竹雞的啼叫和雨聲交織在一起,穿透了林塘的距離,給人們帶來了豐沛的自然聲音。盡管四月已至,山中卻依然籠罩著濃郁的青翠,梅花還未開放,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與節奏。洞門附近的水氣與云霧交織在一起,給人一種濕潤的感覺,仿佛大自然與人類的界限模糊了。而石制的眠床上盛開的葛花,更是初夏的象征,給人一種寧靜、舒適和美好的感受。
賞析:
《初夏三首》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初夏時節的景象,通過描寫自然元素和生活場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機和人與自然的和諧。詩人運用富有音樂感的詩句,表達了對初夏時節的深情。竹雞的啼叫和雨聲在詩中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彰顯了自然界的多樣性。同時,描繪山深梅未開的景象,傳遞了一種期待和希望,讓人感受到春天的尾巴和夏天的臨近。水近洞門、葛花開在石眠床上的描寫,展示了自然與人類的交融,給人一種寧靜和舒適的感受。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描繪細膩的景象和富有音樂感的語言,展示了王镃對初夏時節的獨特感受。這首詩以其簡約而深入的描寫方式,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富有詩意和美感的初夏世界,讓人產生共鳴并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