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路晚春 / 作者:王镃 |
年年吟帽客他鄉,柳絮飛時日漸長。
遠樹云生殘照沒,近梅風重早晨涼。
桑條帶露歸蠶室,花片隨泥上燕梁。
歷日又催春色去,田家便有插秧忙。
|
|
客路晚春解釋: 《客路晚春》是宋代詩人王镃的作品。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年年吟帽客他鄉,
柳絮飛時日漸長。
遠樹云生殘照沒,
近梅風重早晨涼。
桑條帶露歸蠶室,
花片隨泥上燕梁。
歷日又催春色去,
田家便有插秧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客居他鄉的詩人在晚春時節的感受和觀察。詩人年年在異鄉吟詠,思念故土的情緒油然而生。柳絮隨風飛舞,時間漸漸流逝,春天的日子變得越來越長。
遠處的樹木籠罩在云霧中,夕陽的余輝漸漸消失,顯示出春天的尾聲。近處的梅花在微風中搖曳,清晨的涼意仍然存在。這里展現了自然景觀的變幻,春天的景色已經進入尾聲,而夏天即將來臨。
桑條上沾滿了露水,象征著春天的結束和蠶室中蠶的歸還。花瓣隨著泥土飛揚,上升到燕子的巢梁上。這里描繪了田園生活的場景,也暗示著春耕的忙碌。
歷經日子的推移,春色逐漸離去,農田里的人們開始忙于插秧的工作。這里反映了農村生活的變遷,展示了季節的循環和人們的生活節奏。
整首詩通過對客居他鄉的觀察和感受,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季節變遷的感慨。詩人借助春天的景象,展示了人與自然相互關聯的情感和生活的變化。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傳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春天的感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