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衡山 / 作者:徐照 |
衡山七十二,高是祝融峰。
下界蠻方近,中天岳勢崇。
四維皆佛占,絕頂正秋濃。
翼宿平垂地,雷池暗起龍。
簡書曾禹授,燔祭自周封。
拜廟巡陰石,看橋入古松。
雪深居板屋,日轉動廚鐘。
片水清如鏡,洞庭微見蹤。
|
|
游衡山解釋: 《游衡山》是宋代徐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衡山有七十二峰,其中最高的是祝融峰。山下的蠻族地區近在咫尺,山中的天空顯得格外崇高。四面環山都是佛像的占據,山巔的景色正是深秋的濃郁。星星如翼宿平臥在天空,雷池中隱約升起龍形的云氣。簡書記載著曾禹的授課筆記,歷史上的周文王也曾在此舉行過燔祭儀式。我頂禮膜拜廟宇,繞行陰石巡游,然后進入古松林中觀賞。居住在山中的板屋里,雪深如屋頂,白晝的時光轉動著廚房的鐘擺。山中的湖泊碧水如鏡,洞庭湖微微可見蹤跡。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徐照游歷衡山的景色和所感所想。衡山以其壯麗的山峰和美麗的自然風光而聞名,徐照在詩詞中表達了對衡山壯麗景色的贊嘆和敬畏之情。
首先,徐照描述了衡山的地理特征。七十二峰使得整個山脈如同天然屏障,其中祝融峰高聳入云,給人以崇高的感受。衡山的地理位置使得山下與蠻族地區相鄰,展現了山脈與平原的對比。同時,衡山也是天空的巔峰,給人以天人合一的印象。
其次,徐照描繪了衡山的文化和歷史背景。衡山四周布滿佛像,顯示了佛教在這片土地上的影響力和深厚的底蘊。山巔上秋天的景色濃郁多彩,給人以美好的感受。翼宿平臥、雷池升起的云氣則給人以神秘的感覺,似乎山中隱藏著未知的宇宙力量。
最后,徐照描述了他自己在衡山的旅行經歷。他翻閱了簡書上記載的曾禹的授課筆記,感慨歷史的沉淀和傳承。他參觀廟宇,繞行陰石,感受山中神秘的氛圍。進入古松林中,他欣賞著古老松樹的風采。他在山中的板屋中居住,感受到雪的厚度和白晝的流轉。他看到湖泊中清澈如鏡的水面,洞庭湖微微可見的蹤跡給人以寧靜和深遠的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衡山自然風光和文化歷史的描繪,表達了徐照對大自然壯麗景色的贊嘆,以及對歷史文化的敬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