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凈光山四詠呈水心先生·宿覺庵 / 作者:徐照 |
公說曹溪事,經(jīng)今六百年。
庵基平地筑,碑記遠人傳。
種竹初遮日,蔬巖只欠泉。
自當居鼎鼐,豈在學修禪。
|
|
凈光山四詠呈水心先生·宿覺庵解釋: 《凈光山四詠呈水心先生·宿覺庵》是宋代徐照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公說曹溪事,經(jīng)今六百年。
庵基平地筑,碑記遠人傳。
種竹初遮日,蔬巖只欠泉。
自當居鼎鼐,豈在學修禪。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宿覺庵的景象,同時引發(fā)了對曹溪禪宗的討論。詩人通過庵中建筑的描述和碑文的記載,展示了曹溪禪宗的歷史傳承和對修禪境界的思考。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修行禪宗是否僅僅在于學習修禪的技巧和方法,還是還有更深層次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宿覺庵的觀察和思考。通過庵基平地筑和碑記遠人傳的描繪,展現(xiàn)了宿覺庵的歷史淵源和傳承之久遠。種竹初遮日和蔬巖只欠泉則呈現(xiàn)出庵中的自然景致,描繪了寧靜幽雅的禪修環(huán)境。
詩末的自當居鼎鼐,豈在學修禪,拋出了一個深思的問題。詩人表達了他對修禪的理解,認為修禪并非僅僅在于學習修禪的方法和技巧,而更重要的是要達到修禪境界的層次。他暗示修禪的目的是要超越技巧和方法,進入更高的境界,與鼎鼐(指高尚的品質和境界)相應。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庵中景象和禪修意義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曹溪禪宗的思考和對修禪境界的追求。它既展示了景物的韻味,又融入了禪宗的哲思,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