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雁蕩山八首·壽昌道中 / 作者:徐照 |
碣字芙蓉驛,喜行行不難。
路侵滄海過,人得異山看。
圓石蠔黏滿,平涂鷺立寒。
一游期一月,回日必冬殘。
|
|
游雁蕩山八首·壽昌道中解釋: 《游雁蕩山八首·壽昌道中》是宋代徐照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碣字芙蓉驛,
喜行行不難。
路侵滄海過,
人得異山看。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壽昌道中游覽雁蕩山的情景。詩中的第一句“碣字芙蓉驛”表達了作者所經(jīng)過的地方名稱,碣字是一個地名,芙蓉驛則可能是驛站的名稱。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行走的喜悅,意味著旅途并不艱難。
第二句“路侵滄海過”描繪了道路蜿蜒曲折,穿越滄海的景象,形容了山路的險峻和曲折。接下來的“人得異山看”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能夠欣賞到不同尋常的山景,強調(diào)了旅途的樂趣和獨特的體驗。
接下來的兩句“圓石蠔黏滿,平涂鷺立寒”描繪了山間的景物。圓石上滿是蝸牛,平地上站立著一只寒鷺。這些景物的描繪增添了詩詞的自然氛圍和生動感。
最后兩句“一游期一月,回日必冬殘”表達了作者游山的頻率和季節(jié)。徐照每隔一個月就會進行一次游山之旅,而當他回到家時,陽光已經(jīng)開始衰減,冬天即將來臨。這種反復(fù)的游山和與季節(jié)的對應(yīng)暗示著時間的流轉(zhuǎn)和生命的短暫。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旅途經(jīng)歷和對自然景物的感受。通過描繪山水、自然景觀和尋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詩人表達了對自然和時間流轉(zhuǎn)的思考,并傳達了對旅行的喜悅和對生命短暫性的感慨。這首詩詞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xiàn)了宋代文人對山水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思考,具有典型的宋代山水詩的特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