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魚歌 / 作者:徐照 |
笭箵下北灣,罣{上四下鹿}上西浦,漁師惡取真少恩,游鱗潛身更何所。
未死神已泣,口沫自吹吐。
樸失滄波俄頃間,斫雪飛花落盤俎。
山翁忍見不惜青銅錢,盡買鰣鰅魴鯽鱮。
|
|
放魚歌解釋: 《放魚歌》是宋代徐照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放魚歌
笭箵下北灣,
罣{上四下鹿}上西浦,
漁師惡取真少恩,
游鱗潛身更何所。
未死神已泣,
口沫自吹吐。
樸失滄波俄頃間,
斫雪飛花落盤俎。
山翁忍見不惜青銅錢,
盡買鰣鰅魴鯽鱮。
【中文譯文】
在北灣下的笭箵船,
釣網上系在西浦船,
漁師不愿給真正的恩惠,
魚兒游動,身影已不可尋。
神明未親臨,已有淚水在流淌,
口水自然吹吐間傳揚。
素樸的漁人一轉眼失去了滄桑的波濤,
斧頭劃過雪花,飛舞花瓣灑在盤俎上。
山中的老翁忍受不住,不惜青銅的錢財,
盡買鰣鰅魴鯽和鱮。
【詩意與賞析】
《放魚歌》以漁民放魚為主題,表達了漁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珍視,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漁民勞動的贊賞之情。
詩中描述了漁民在北灣下放魚的情景,釣網系在西浦的船上。漁師卻不愿給予魚兒真正的恩惠,導致游鱗的魚兒難以尋覓。這里漁師的態度與漁民應有的情感相悖,凸顯了魚兒的寶貴和漁民的冷漠。
詩中還描繪了神明為漁民的行為感到悲傷,淚水已經流淌,口水自然吹吐間傳開。這表達了作者對漁民行為的不滿和對自然神明的敬畏之情。
詩末描寫了山中的老翁,他忍受不住漁民的行為,不惜花費青銅的錢財來購買各種魚類。這種行為展示了老翁對漁民的質疑和對自然資源的珍愛之情。
整首詩以漁民放魚為線索,深刻地揭示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微妙關系。通過描繪漁民的行為,表達了對人類對待自然的思考和反思,以及對生命的尊重和珍視。同時,詩中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也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