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凈光山四詠呈水心先生·絕境亭 / 作者:徐照 |
高頂宜登高,吾州見地形。
水通蠻國遠,山出海門青。
蘚徑僧行跡,風枝鶴退翎。
公能同眾樂,私帑建官亭。
|
|
凈光山四詠呈水心先生·絕境亭解釋: 《凈光山四詠呈水心先生·絕境亭》是宋代徐照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高頂宜登高,
吾州見地形。
水通蠻國遠,
山出海門青。
蘚徑僧行跡,
風枝鶴退翎。
公能同眾樂,
私帑建官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凈光山的景色,以及作者對自然山水之美的贊美。詩人通過登高遠眺,欣賞山川的壯麗景色,并表達了自然山水與心靈的交融與愉悅。詩中還表達了對官府修建亭臺之舉的贊許,將樂于公益和個人建設相結合,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社會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凈光山的壯麗景色。首句“高頂宜登高”,表達了作者對登高遠望的推崇,高處能俯瞰周圍的地形,給人以開闊的視野和豁達的心境。接著,詩人提到“水通蠻國遠,山出海門青”,通過描繪山川和水勢的壯麗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壯闊。蘚徑、風枝、鶴退翎等形象的運用,增添了詩中的生動感和細膩之美。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稱贊了公益事業和個人建設的結合。他稱呼修建亭臺的人為“公”,表示他們能夠與眾人分享樂趣和快樂,將個人的財力用于公益事業的建設。而“私帑建官亭”則暗示了個人財力的貢獻,表達了作者對這種行為的認可和贊賞。整首詩以山水景色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社會的向往和對自然山水之美的贊美。
這首詩語言簡練,意境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社會和自然山水之美的向往。它展示了徐照豐富的想象力和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同時也寄托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社會的期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