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猛虎行 / 作者:徐照 |
猛虎出林行,咆哮取人食。
居人慮虎至,荊棘掛墻壁。
虎乃愛其身,驚遁不近側。
人兮不如虎,甘心墮荊棘。
|
|
猛虎行解釋: 《猛虎行》是宋代徐照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猛虎出現在人類生活中的場景,通過對虎與人的對比,傳達了作者的某種思考和感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猛虎從林中走出,
咆哮著,尋找獵食。
人們在家擔憂虎的到來,
用荊棘掛滿墻壁。
虎只顧愛護自己的身體,
驚恐地逃離,不靠近人。
人啊,不及虎的強大,
寧愿甘心陷入荊棘之中。
這首詩詞通過對猛虎與人之間的對比,凸顯了虎的強大和人的渺小。猛虎咆哮取食,展現了它兇猛的本性和力量。人們為了自身安全,采取了防范措施,利用荊棘來固守自己的家園。然而,猛虎并不關心人類的存在,只顧保護自己,不接近人。與虎相比,人類的力量和能力顯得微不足道,甚至愿意陷入困境,寧愿選擇自愿地與荊棘為伴。
這首詩詞表達了徐照對人與自然力量之間的思考和感悟。作者通過虎與人的對比,暗示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無力感。詩詞中的荊棘象征困境和痛苦,而人們卻愿意自愿陷入其中,顯示出作者對于人性的深刻思考。詩中的虎具有象征意義,代表了強大的自然力量和本能,而人類則展現了柔弱與無奈。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以及虎與人的對比,表達了徐照對于人類處境和人性的思考。詩中蘊含著對自然力量和人類命運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