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封寺 / 作者:徐照 |
步經千萬歇,兩日至山平。
磬逐爐香盡,猿搖樹雪傾。
昔曾因畫見,誰擬得吟行。
又出穹林閣,終農看日生。
|
|
上封寺解釋: 《上封寺》是宋代徐照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步經千萬歇,兩日至山平。
磬逐爐香盡,猿搖樹雪傾。
昔曾因畫見,誰擬得吟行。
又出穹林閣,終農看日生。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徐照的一次寺廟之行。他經過了漫長的旅途,歷經千萬步的辛勞,終于兩天后到達了山腳下。在寺廟里,他聽到了磬聲隨著香爐的燃盡而逐漸消失,同時聽到了猿猴在雪中搖動樹枝的聲音。他回憶起過去曾因繪畫而到過這里,不知是誰能夠寫下這次旅行的心情。最后,他再次離開寺廟,登上了高樓,看著農民耕作,目睹太陽升起。
賞析:
《上封寺》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了一幅山寺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徐照在旅途中的思考和感受。詩詞的意境清新自然,通過景物的描繪和作者的感悟,展現了人與自然相互交融的美妙。
首先,詩詞以“步經千萬歇,兩日至山平”的描寫,生動地展示了作者旅途的漫長和艱辛。這種辛勞使得讀者能夠更好地感受到作者在山寺的喜悅和舒緩。
接著,詩詞通過“磬逐爐香盡,猿搖樹雪傾”這兩句,將讀者帶入到山寺的氛圍中。磬聲隨著香爐的燃盡而逐漸消失,猿猴在雪地中嬉戲,形成了一幅寧靜而活潑的畫面。這些景物不僅給人以視覺上的愉悅,還通過聲音的描寫進一步增強了讀者的沉浸感。
然后,詩詞通過“昔曾因畫見,誰擬得吟行”這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回憶和對詩行的思考。作者提到自己曾因繪畫而來到這里,但卻無法找到合適的詩句來記錄這次旅行的心情。這種思索和無奈使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真實與純粹。
最后,詩詞以“又出穹林閣,終農看日生”的描寫,將視線聚焦在農民勞作和太陽的升起上。這種轉折給予讀者一種寧靜與安詳的感受,同時也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總體而言,徐照的《上封寺》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繪,傳達了一種靜謐與舒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與敬畏。讀者在閱讀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深意,領略到人與自然之間微妙的共鳴與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