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雁蕩山八首·石門庵 / 作者:徐照 |
庵是何年立,其中有一僧。
蒼崖從古險,白日少人登。
眾物清相映,吾生隱未能。
夜來新過虎,抓折樹根藤。
|
|
游雁蕩山八首·石門庵解釋: 《游雁蕩山八首·石門庵》是宋代徐照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石門庵
庵是何年立,其中有一僧。
蒼崖從古險,白日少人登。
眾物清相映,吾生隱未能。
夜來新過虎,抓折樹根藤。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名為石門庵的僧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陡峭的蒼崖之上,很少有人白天登上這里。周圍的景物清澈明亮,與我自己的生活隱逸相對比,顯得我對隱逸的追求尚未實現(xiàn)。在夜晚,有一只新近經(jīng)過的老虎,抓斷了樹根和藤蔓。
賞析:
這首詩以簡約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僻靜隱逸的山間寺庵。作者通過描述庵的位置和周圍的景色,展示了這個地方的險峻和與世隔絕的特點。作者以“庵是何年立”開頭,以一問句引起讀者的思考,使人產(chǎn)生對庵的歷史和起源的好奇。
在描繪蒼崖和人跡罕至的情景中,詩人通過對比,襯托出庵內(nèi)僧人的隱逸生活。庵內(nèi)的僧人與外界的繁華喧囂相比,顯得更加寧靜和純凈。眾物清相映,暗示著僧人的心境也是清凈的,與外界的喧囂無關(guān)。
最后兩句描寫了夜晚來了一只老虎,抓斷了樹根和藤蔓。這一描寫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絲緊張和危險的氛圍,與前面的寧靜景象形成鮮明對比。通過這一插敘,詩人意圖將僧人隱逸的生活和外界的世俗紛擾進(jìn)行對比,突出了僧人的超脫和追求。
總之,這首詩以簡練的文字,描繪了僧人隱居山間的清靜生活,表達(dá)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時通過對比,強(qiáng)調(diào)了世俗與超脫之間的矛盾,寄托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