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歙山寺 / 作者:徐照 |
石徑半欹傾,山頭路始平。
步因花樹息,吟忘寺僧迎。
一面門無水,東隅路入京。
青峰三十六,霜曉見分明。
|
|
登歙山寺解釋: 《登歙山寺》是宋代徐照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登上歙山寺,石徑半欹傾,山頂路逐漸平坦。步行時因為花樹的香氣而放慢了腳步,忘卻了寺廟中的僧人迎接。寺門一面沒有水,東側的小徑通往京城。青峰有三十六座,清晨的霜使它們分明可見。
這首詩詞以作者登上歙山寺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寺廟的環境,表達了作者在山間的閑適和寧靜。詩中的石徑和山路的描繪,展現了作者攀登山峰的過程,同時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和努力的奮斗。花樹的香氣和寺廟中的僧人迎接,創造了一種寧靜和放松的氛圍,使人忘卻塵世的煩憂。詩中的寺廟和山峰與自然景觀相融合,增添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
詩中的"青峰三十六"指的是山峰的數量,這是一種修辭手法,通過數字的運用,強調山峰的眾多和壯麗。清晨的霜使山峰的形狀更加清晰可見,也象征著一天的開始,帶給人們一種清新的感受。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描繪了山間的景色和人物,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展示了作者的心境和情感。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融合,以及對寧靜與超越的向往。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意境也為讀者帶來一種靜心和沉思的感受,引發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