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桃源 / 作者:呂勝己 |
去年手種十株梅。
而今猶未開。
山翁一日走千回。
今朝蝶也來。
高樹杪,暗香微。
慳香越惱懷。
更燒銀燭引春回。
英英露粉腮。
|
|
醉桃源解釋: 《醉桃源》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呂勝己。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去年我親手種下了十株梅花,
而今它們依然沒有開放。
山中老人每天走了千百次,
今天早晨,蝴蝶也來了。
高高的樹梢上,飄散著淡淡的花香。
遺憾的是,這種芬芳反而加深了我的思念之情。
我點燃銀燭,引來了春天的歸來,
它的臉上灑滿了晶瑩的露水和粉紅的花瓣。
詩意:
《醉桃源》通過描繪梅花的開放和蝴蝶的飛舞,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渴望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詩中的梅花象征著冬天的寒冷與孤獨,而蝴蝶則代表著春天的到來和希望的出現。作者在山中等待了很久,終于迎來了春天的到來,這給他帶來了喜悅和欣慰。
賞析:
《醉桃源》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梅花和蝴蝶的美麗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向往和對生命的熱愛。詩中的梅花未開,象征著生命的等待和希望的延遲,而蝴蝶的到來則預示著春天的到來和新生活的開始。通過這種對比,詩人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生命變遷的感慨。
詩中的高樹杪和暗香微,描述了梅花的生長環境和花香的散發,給人以清新、雋永的感受。而慳香越惱懷一句,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短暫存在的遺憾和不舍。最后兩句"更燒銀燭引春回,英英露粉腮",通過點燃銀燭引來春天的到來,揭示了作者對春天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給人以溫暖和希望的感受。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生命的熱愛,使讀者在閱讀之中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