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淘沙(九日登釣臺懷思溪舊游) / 作者:善珍 |
七十二年翁。
曾客吳中。
清游占斷水晶宮。
幾度藕花歸棹晚,月煙鐘。
追記已陳蹤。
回首空濛。
憑高荒草夕陽同。
欲同謝公歌舞地,落葉鳴蛩。
|
|
浪淘沙(九日登釣臺懷思溪舊游)解釋: 浪淘沙(九日登釣臺懷思溪舊游)
七十二年翁。曾客吳中。
清游占斷水晶宮。
幾度藕花歸棹晚,月煙鐘。
追記已陳蹤。
回首空濛。
憑高荒草夕陽同。
欲同謝公歌舞地,落葉鳴蛩。
中文譯文:
浪淘沙(九日登釣臺懷思溪舊游)
七十二年的老人,曾客居于吳中。
清游時曾步入水晶宮。
幾次看見藕花在晚歸的船上,月光和炊煙交融成鐘聲。
追憶已成過去。
回首間迷糊。
憑高望著荒蕪的草地,與夕陽一同漸遠。
想要與謝公一起歌舞的地方,落葉聲中響著蛩蛩聲。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作者老人的回憶,表達了對年輕時在吳中游玩所經歷的美好時光的懷戀之情。他回想起了曾經游覽過的水晶宮,描繪了藕花晚歸的景象,以及與夕陽一同逐漸遠離的感覺。他還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夠再次與謝公一起共舞的愿望,同時在這個愿望中,落葉聲與蛩蛩聲也映射出歲月的流轉和生命的短暫。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往昔美好時光的追思和對歲月流轉的感慨。在描繪藕花晚歸和夕陽逐漸消散之間,營造出一種溫馨而悠遠的氛圍。同時,通過意象的轉換,將作者對與謝公共舞的向往與歲月流逝和生命的短暫相結合,表達了對時間的凝視和對生活的思考。整首詩以其簡約而深邃的表達,使讀者在品味之余也能引發對時間和回憶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