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雪曲 / 作者:王野 |
大漠雪漫漫,胡風入箭瘢。
平明沒馬足,半夜折旌竿。
聲疊鼓鼙暗,光添劍戟寒。
鐵衣三十萬,誰不憶長安。
|
|
雨雪曲解釋: 《雨雪曲》是一首明代的詩詞,作者是王野。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漠雪漫漫,
胡風入箭瘢。
平明沒馬足,
半夜折旌竿。
聲疊鼓鼙暗,
光添劍戟寒。
鐵衣三十萬,
誰不憶長安。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雨雪交加的戰場場景。大漠上的雪花紛紛揚揚,漫天飛舞。胡風呼嘯著,如同箭瘢一般刺入人們的心頭。在平明時分,戰馬已經筋疲力盡,無法再前進。而到了半夜,戰旗也已經折斷,無法高懸。戰鼓和軍樂聲此起彼伏,但在雪夜中卻顯得黯淡無光。戰士們身披鐵甲,手持劍戟,在嚴寒中閃爍著寒光。整個軍隊有三十萬人,他們都在回憶起長安的往事。
賞析:
《雨雪曲》通過描繪雨雪交加的戰場景景,展現出明代時期戰爭的殘酷和冷酷。詩中的大漠雪景,給人一種廣闊遼遠的感覺,同時也強調了戰場上的艱苦環境。胡風入箭瘢的描繪,使人感受到敵軍的兇猛和威脅。平明沒馬足,半夜折旌竿表現了戰馬和戰旗的疲憊和殘破,預示著戰事的艱難和慘烈。詩中的聲疊鼓鼙暗、光添劍戟寒,以及鐵衣三十萬等描寫,刻畫了戰場上的陣勢和軍隊的威武。最后一句誰不憶長安,則表達了戰士們對故鄉和往事的思念之情。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戰爭的殘酷和冷酷,展現了明代時期戰場的慘烈景象。通過對戰場環境和戰士們的描寫,詩詞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詞以雨雪為背景,通過獨特的意象和形象描寫,將戰爭的殘酷與人們對和平和故鄉的向往相結合,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