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前坦步偶見岣山延佇以詠 / 作者:王野 |
偶憐山在目,淺立意悠然。
落落泉舂石,層層樹接天。
半峰分夕照,眾壑共秋煙。
將謂迷來徑,樵夫已過前。
|
|
庭前坦步偶見岣山延佇以詠解釋: 《庭前坦步偶見岣山延佇以詠》是明代詩人王野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偶然在庭前漫步時,眼前看到了岣山,不禁停下腳步吟詠。
山峰美麗如畫,我靜靜地站著,心境悠然自得。
清澈的泉水敲打著石頭,層層疊疊的樹木伸向天際。
半個山峰被夕陽映照,眾多的山壑籠罩在秋煙之中。
我本以為迷了路,但是一個樵夫已經走過前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庭園中偶然遇見岣山的景象,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寧靜、悠然自得心境的追求。詩人通過描繪山峰、泉水和樹木等自然景物,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恢弘之美。他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典雅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物,展示了明代詩歌的特點。詩人運用了憑空想象的手法,將山峰、泉水和樹木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詩中,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間。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他的情感和對自然的贊美,同時也暗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
詩中的"岣山"是現今江西省東南部的名山,以險峻著稱。詩人以自然景物為媒介,表達了他的心境和對自然的留戀之情。他停下腳步,凝視著山峰、聽著泉水的聲音,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妙。詩人通過描繪山峰被夕陽映照、山壑籠罩在秋煙之中,營造了一種寧靜和安詳的氛圍。
整首詩構思巧妙,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寧靜、悠閑生活的向往。這首詩以極簡的語言勾勒出壯麗的山水風景,使讀者沉浸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人與自然的和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