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 / 作者:許庭 |
不見隨河堤上柳,綠陰流水依依。
龍舟東下疾于飛。
千條萬葉,濃翠染旌旗。
記得當年春去也,錦帆不見西歸。
故拋輕絮點人衣。
如將亡國恨,說與路人知。
|
|
臨江仙解釋: 《臨江仙》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許庭。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見隨河堤上柳,
綠陰流水依依。
龍舟東下疾于飛。
千條萬葉,濃翠染旌旗。
記得當年春去也,
錦帆不見西歸。
故拋輕絮點人衣。
如將亡國恨,
說與路人知。
詩意和賞析:
《臨江仙》描繪了一幅江河邊上春天景色的畫面。詩人首先描述了河堤上的柳樹,但他卻看不到柳樹隨著河流搖曳的綠陰,只感受得到流水的依依不舍。接著,詩人描繪了一艘龍舟東下,速度快得如同飛翔。在龍舟上,千條萬葉的濃翠色彩染上了旌旗,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
接下來,詩人回憶起往昔的情景,當年的春天已經過去,錦帆卻再也沒有回來過西歸的路。詩人以此拋棄了那輕飄的柳絮,輕輕點綴在行人的衣衫上。他將自己將亡國的憤恨和不幸,訴說給路人聽,希望能有人理解他的心情。
整首詩詞以描繪江河景色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時光和失去的歸宿的懷念和無奈。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形容詞,如“綠陰流水依依”、“千條萬葉,濃翠染旌旗”,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美麗景象。詩人通過對柳絮的拋撒,以及最后兩句“如將亡國恨,說與路人知”,表達了自己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他人理解的期待。
這首詩詞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麗,又透露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它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將詩人的思緒和情感融入自然景色之中,展示了宋代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