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 / 作者:丁謂 |
受署司分氏,開祥簡狄心。
風簾雖易偶,巢幕亦難任。
兩兩差池羽,翩翩下上音。
曲江何感憤,托意動微吟。
|
|
燕解釋: 《燕》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丁謂。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燕》:
受署司分氏,
開祥簡狄心。
風簾雖易偶,
巢幕亦難任。
兩兩差池羽,
翩翩下上音。
曲江何感憤,
托意動微吟。
中文譯文:
燕子成雙,分別在不同的官署。
展翅飛翔,心懷著開闊和簡樸的意愿。
風簾雖然容易被風吹動,但巢幕卻難以承載。
燕子們成雙成對,它們在空中優雅地飛舞。
它們的鳴聲悅耳動聽,讓人心生感慨。
在曲江邊,我感受到了一種激憤之情,因此借著這微弱的吟唱,寄托了我的情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的景象燕子為題材,通過描繪燕子的飛翔和鳴叫來表達作者的情感。燕子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著快樂、自由和吉祥。詩中的燕子成雙成對,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展示了它們自由自在的飛翔姿態,同時也暗示了作者對自由與寬廣的向往。
詩中提到“風簾雖易偶,巢幕亦難任”,表達了燕子飛翔的自由與巢穴的局限之間的矛盾。燕子雖然可以在風中自由翱翔,但在巢穴中卻受到了限制。這種矛盾也可以被理解為人們內心對自由與束縛的渴望與現實之間的沖突。
詩中的“兩兩差池羽,翩翩下上音”形容了燕子飛翔時的優雅姿態和悅耳的鳴聲,給人以美好的感受。這種描繪既展示了燕子的飛行技巧,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兩句“曲江何感憤,托意動微吟”,描述了作者在曲江邊的所感所慨。曲江是一個歷史悠久、景色優美的地方,作者在此感受到了一種憤慨之情,通過微弱的吟唱來寄托自己的情思。這里的憤慨與前文中所表達的自由與束縛的矛盾相呼應,可能是對社會現實或個人遭遇的一種反思和抒發。
整首詩以燕子為象征,通過對燕子飛翔和鳴唱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自由與寬廣的渴望,以及對社會現實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感慨。同時,詩中優美的表達和意象也展示了作者的才華和對美的追求,給人以美的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