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陳希舜濁醪二首又次為謀深遠之作一首 / 作者:陽枋 |
人心顯者道心微,體認深時始得知。
若不沈潛梅至理,雖多言語亦奚為。
|
|
和陳希舜濁醪二首又次為謀深遠之作一首解釋: 詩詞:《和陳希舜濁醪二首又次為謀深遠之作一首》
詩意:這首詩是宋代陽枋所作,題目為《和陳希舜濁醪二首又次為謀深遠之作一首》。詩中表達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即在人心顯露的地方,道心反而微弱;只有深入體悟后,才能真正理解。如果沒有沉潛內心,追求至理,即使說再多的話也沒有意義。
賞析:這首詩揭示了人心與道心之間的微妙關系。人心是指外在的表達和行為,而道心則是內在的修行和領悟。詩中提到,人心顯露的時候,道心反而微弱,這是因為人們往往更注重外在的表現和言語,而忽視了內心的深度。只有當我們深入思考、沉潛內心時,才能開始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質和至理。
詩人通過濁醪的意象來表達這個觀點。濁醪是一種未經澄清的米酒,象征著人心的浮躁和瑣碎。詩中提到,若不沉潛梅至理,即使說再多的話也沒有意義。這是在告誡人們,只有通過內心的沉靜、修煉和追求至理,才能超越表面的虛華,獲得真正的智慧和境界。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通過對人心和道心的對比,詩人向人們傳達了一種思考內心、追求真理的重要性。它呼喚人們不要被外在的虛榮和浮躁所迷惑,而是要通過沉潛內心,探尋深遠的道理。這首詩既有啟發性的意義,也展示了宋代詩人的思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