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全父弟立秋喜雨 / 作者:陽枋 |
造化仁民意,瀟瀟夜雨聲。
焦原換得潤,枯黍喜更生。
染出林陰密,濯余天氣清。
秋河從此挽,盡洗北來兵。
|
|
和全父弟立秋喜雨解釋: 《和全父弟立秋喜雨》是宋代陽枋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造化仁民意,瀟瀟夜雨聲。
焦原換得潤,枯黍喜更生。
染出林陰密,濯余天氣清。
秋河從此挽,盡洗北來兵。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立秋時的喜雨景象,表達了人們對自然恩賜的感激與喜悅之情。雨水的降臨使焦枯的土地變得濕潤,枯黃的谷物也因此而煥發生機。雨水染出了郁郁蔥蔥的樹蔭,洗凈了天空的塵垢,清新了空氣。這場秋雨如同一條河流,洗去了即將來襲的敵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立秋時的雨水景象,通過雨水的形象描繪來表達了人們對豐收和平安的期盼。陽枋運用了富有意象的描寫手法,通過對焦原、枯黍、林陰、天氣等元素的描繪,展示了雨水對大地的滋潤和清洗作用,以及雨水帶來的欣喜和喜悅之情。整首詩詞起承轉合,通過描述自然景觀,融入了社會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和平與安寧的向往。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象,展示了陽枋對雨水的贊美和喜悅之情,同時也含有對社會和平與安定的期盼。它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意象的運用,給人以清新、恬靜的感覺,與立秋時節的寧靜氛圍相呼應。整首詩詞節奏流暢,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和平安寧的向往和對自然恩賜的感激,展示了宋代文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社會的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