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安下巖二首 / 作者:馮時行 |
系纜江沙靜,杖藜巖谷春。
花依竹色好,草入漲痕新。
占筍苔初破,嘗梅客遽顰。
篙師勿槌鼓,幽興苦留人。
|
|
云安下巖二首解釋: 《云安下巖二首》是宋代詩人馮時行創作的詩詞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系纜江沙靜,
杖藜巖谷春。
花依竹色好,
草入漲痕新。
占筍苔初破,
嘗梅客遽顰。
篙師勿槌鼓,
幽興苦留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云安下巖的景象和內心感受。江沙靜謐,系纜在江上,春天的氣息充滿了巖谷。花朵依偎在竹子旁邊,美麗宜人,青草從漲潮的痕跡中生長,給人一種新鮮的感覺。探尋筍苔,看見了初次破土的嫩筍,品嘗梅花,客人忽然皺眉。篙師不要敲擊船篙和鼓聲,因為深遠的情趣難以離開。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云安下巖的景色和情感體驗。通過對江沙、巖谷、花草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機。作者以細膩的觀察和深入的感悟,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相結合,表達了他對自然之美的贊嘆和對生活之趣的體驗。
詩中的"系纜江沙靜"一句,通過江沙的靜謐傳遞出一種寧靜的氛圍,為整首詩營造了一種安寧的氛圍。"花依竹色好,草入漲痕新"一句,則以景物的描寫表現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機,給人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占筍苔初破,嘗梅客遽顰"一句,通過對細微之處的觀察,表達了對自然變化的敏感和對細節的關注。最后兩句"篙師勿槌鼓,幽興苦留人"則表達了作者希望保持寧靜和靜心欣賞自然之美的愿望。
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和細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獨特感受,以及對生活中細微之處的關注。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和情感表達,傳遞出一種寧靜、自然和深邃的意境,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自然之美的同時,也引發對內心世界的共鳴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