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雪 / 作者:馮時行 |
疏林墮棲鳥,寒潭悲臥蛟。
與松為老伴,喚月結清交。
檐滴冰為箸,梅添玉作梢。
豐年何以報,作頌紀南郊。
|
|
詠雪解釋: 《詠雪》是宋代詩人馮時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疏林中的棲鳥不愿離去,
寒潭里的蛟龍悲傷地臥著。
它們與松樹成為了親密的伴侶,
一起呼喚著明亮的月光,結下了深厚的交情。
檐上的冰滴兒成了它們的筷子,
梅花上增添了晶瑩的玉簪。
豐收的年景如何來回報,
讓我們寫下頌歌,紀念南郊的盛況。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冬天的雪景為主題,表達了自然界中生物在寒冷季節中的堅韌與堅持。棲息在稀疏的樹林中的鳥兒,與湖中的蛟龍,都感受到了冬日的寒冷和孤獨,但它們通過與松樹的親密關系和相互間的呼喚,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情感紐帶。詩中描述了雪后檐上的冰滴和梅花上的雪花,將自然界的寒冷與純潔相結合,給人以清新的美感。最后,詩人思考了如何回報豐收年景,將其寫下頌歌,紀念南郊的豐收盛況。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冬天的獨特感受和對自然界的贊美。詩中的疏林、寒潭、松樹、月光、冰滴和梅花等意象,展現了冬天的寒冷和靜謐之美。與此同時,詩人通過棲鳥和蛟龍之間的情感聯系,以及檐上的冰滴和梅花上的雪花的描繪,將寒冷與純潔、堅韌與美感相結合,賦予了詩詞深遠的意義。
詩詞的結尾,詩人思考如何回報豐收年景,寫下頌歌紀念南郊的盛況,表達了作者對農耕社會的關心和對豐收的期盼。整首詩以自然景象為背景,通過對自然界中生物與環境的互動描繪,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生關系,同時也傳遞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豐收的喜悅之情。
這首詩詞既展示了馮時行的才華和對自然美的敏感,又體現了宋代文人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和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