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何子應記所見 / 作者:馮時行 |
公如有余暇,披衣繞風林。
高吟起高興,閒事引閒心。
未種淵明柳,方鳴子賤琴。
幾多疏散意,矯首亂山深。
|
|
和何子應記所見解釋: 《和何子應記所見》是宋代馮時行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公子何子應邀我記錄所見,
閑暇之余,我徜徉在風林之間。
高興地吟詠起來,
閑事引起了我的閑逸心境。
我沒種植淵明的柳樹,
卻拉琴唱起了鳴子賤的音樂。
多少散漫的心思,
使我矯首迷失在深山之中。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何子一同游覽風林的情景。詩人在閑暇之余,穿著衣袍,在風林間漫步。他心情愉悅,高興地吟詠,而琴聲和音樂引發了他閑逸的心境。盡管他沒有種植淵明的柳樹,也沒有高貴的琴,但他依然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詩人的心思散漫,使他迷失在深山之中。
賞析:
這首詩詞以游覽風林為背景,通過描繪作者的心境和情感,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閑逸生活的向往。
詩人以自己的視角,描述了與何子一同游覽風林的場景。公子何子應邀請詩人一起記錄所見,這表明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詩詞藝術的推崇。作者穿著衣袍,披散著,融入自然之中,感受著風林的清新與寧靜。
詩人以高興的心情吟詠,表達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對生活的愉悅。他的心境由此變得閑逸,遠離塵囂,陶冶情操。詩中的“閑事引閑心”一句,意味著閑逸的心境可以從瑣碎的事情中引發,不需要特別的奢華或繁復。
詩人提到自己沒有種植淵明的柳樹,也沒有子賤的高貴琴,但他仍然能夠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對自然的感悟和表達的態度,體現了詩人的灑脫和獨立,無論環境如何,他都能找到自己的樂趣和寄托。
詩人形容自己的心思疏散,矯首亂山深。這句描述表達了他在自然中的迷茫和迷失,也暗示了他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的思考。在山深的環境中,他可能感受到了自然的莊嚴和無垠,也意識到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馮時行對自然和閑逸生活的向往,通過描繪自己在風林中的體驗和感悟,傳達了對自由自在、寧靜致遠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