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月二十八日 / 作者:馮時行 |
晷景余三日,憂愁盡一年。
酒侵新歲熟,花待故枝妍。
鄰里多遺饋,庖廚有盛煙。
擁爐風雪順,春意欲相先。
|
|
臘月二十八日解釋: 《臘月二十八日》是宋代詩人馮時行的作品。這首詩以冬季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歲末時光的感受以及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的期盼。以下是《臘月二十八日》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臘月二十八日
晷景余三日,憂愁盡一年。
酒侵新歲熟,花待故枝妍。
鄰里多遺饋,庖廚有盛煙。
擁爐風雪順,春意欲相先。
譯文:
時間已不多,歲末的景色還剩下三天,
憂愁一年的辛勞即將結束。
美酒已經滲透新年的氣息,
花兒等待著舊枝的新綠。
鄰里互相送禮饋贈,
廚房中食物的香氣四溢。
圍在火爐旁,風雪無阻,
春天的氣息已經初現。
詩意與賞析:
《臘月二十八日》通過描繪臘月末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一年的結束和新年的期待之情。詩中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歲末的喜慶氛圍和春天即將到來的跡象。
首句“晷景余三日,憂愁盡一年”,以時間為線索,傳達了歲末時光逝去的感嘆和對過去一年辛勞的解脫。憂愁和疲憊在年末即將結束時得以消散。
接著,詩人描述了新年的氛圍。酒已成熟,預示著慶祝的時刻即將來臨。花兒等待著舊枝的新綠,暗示著春天的希望和新生的力量。這里,花與舊枝相映成趣,凸顯了歲末與新年之間的對比。
詩的后半部分展示了社交和家庭的喜慶氛圍。鄰里之間互相送禮饋贈,彼此間的關懷與溫暖在這個時刻得以表達。庖廚中煙霧裊裊,烹飪的香氣擴散出來,預示著豐盛的飯菜和家庭團聚的喜悅。
最后兩句“擁爐風雪順,春意欲相先”,通過描繪圍繞火爐的場景,表達了寒冷的冬天中的溫暖和團結。風雪無阻,寓意著新年的希望和春天的即將到來。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描繪冬末的景象和新年的氛圍,傳遞了作者對歲末的思考和對新年的期待。同時,詩中也展現了人們在這個特殊時刻的親情、友情和社交交往,給人以溫暖和希望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