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寓棲隱者僧舍讀書 / 作者:馮時行 |
茅竹無錢結翠霞,歸來棲止梵王家。
夜窗聽雨翻書葉,曉研凌霜注井花。
已隔朱樓安管鑰,獨尋碧磵問津涯。
蘆簾紙帳門如水,兀坐蒲團事不賒。
|
|
寓棲隱者僧舍讀書解釋: 《寓棲隱者僧舍讀書》是宋代馮時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茅竹無錢結翠霞,
歸來棲止梵王家。
夜窗聽雨翻書葉,
曉研凌霜注井花。
詩詞以描述寓居僧舍讀書的場景為主題。首兩句中,詩人描繪了一幅樸素而寧靜的畫面,以茅草和竹子構成的房屋,沒有金錢的束縛,融入了翠綠的夕陽余暉。詩人歸來后選擇在僧舍安身,歸隱了塵世的喧囂。這里的“梵王家”指僧舍,意味著將自己居住的地方與佛教的凈土相提并論。
接下來的兩句表現了詩人在僧舍里的讀書生活。夜晚,他靠著窗戶聽雨聲,翻動書頁,與雨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寧靜而安詳的氛圍。清晨,他早起凌霜,為了讀書而一絲不茍地注視著井中的花朵,這種堅持和專注的精神可以看作是對學問的追求和研究的態度。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詩人的境遇和他對外界的探索。他已經遠離了塵世的紛擾,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僧舍里,與紅塵隔絕。然而,他并不滿足于此,仍然渴望追尋更高的境界,探索更廣闊的天地。他獨自踏上碧磵(古代稱山石險峻之地)之旅,向未知的邊際追求更多的知識和真理。
最后兩句描繪了僧舍內部的景象。蘆簾紙帳落下,門戶如水般流動,給人以恍如隔世的感覺。詩人坐在蒲團上,靜靜地閱讀,心無旁騖,事不賒延。這種專注和寧靜的境界,使詩人完全沉浸在閱讀之中,達到了一種心靈的超脫。
《寓棲隱者僧舍讀書》通過對僧舍讀書生活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知識追求和內心安寧的追求。詩人借助簡樸的環境和專注的心態,表達了對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對內心世界的獨立探索。整首詩流露出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心靈自由的意境,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