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龍隱巖 / 作者:方信孺 |
愛山那惜走千回,生怕前驅(qū)后騎催。
石上參差鱗甲動,眼中在處畫圖開。
驂鸞未辦乘風去,浮鹢何妨載雨來。
人事百事俱變滅,祗應題字不塵埃。
|
|
題龍隱巖解釋: 《題龍隱巖》是宋代方信孺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愛山那惜走千回,
生怕前驅(qū)后騎催。
石上參差鱗甲動,
眼中在處畫圖開。
驂鸞未辦乘風去,
浮鹢何妨載雨來。
人事百事俱變滅,
祗應題字不塵埃。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山水之美的喜愛和珍惜,以及他對時間的敏感和對生命的思考。詩人深愛著山水,不舍得離開,害怕時間的流逝,生怕錯過欣賞山水的機會。他觀察著石頭上的紋理起伏,仿佛看到了畫卷在眼前展開。他向往著驂鸞(傳說中的神馬和神鳥),但還沒有能夠駕著風去追逐,也不妨礙浮鹢(又稱浮游鳥)帶著雨水來。詩人覺察到人世間的百事百態(tài)都終將消逝,唯有自己的題字能夠超越塵埃,留存不朽。
賞析:
《題龍隱巖》通過描繪山水之美,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熱愛和對時間流逝的擔憂。詩中的"愛山那惜走千回"表達了詩人對山的深情厚意,他舍不得離開,希望能夠多次欣賞山的美景。"生怕前驅(qū)后騎催"表明詩人對時間的敏感,他擔心時間的流逝會讓他錯過欣賞山水的機會。詩中的"石上參差鱗甲動,眼中在處畫圖開"形象地描繪了石頭上錯落有致的紋理,給人以美的感受,仿佛在眼前展現(xiàn)畫卷。"驂鸞未辦乘風去,浮鹢何妨載雨來"表達了詩人對追求更高境界的向往,雖然尚未能夠駕馭驂鸞,但并不妨礙浮鹢帶來雨水,給山水增添了生機。最后兩句"人事百事俱變滅,祗應題字不塵埃"道出了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會消逝,唯有自己的作品能夠超越時空,留存不朽。
這首詩詞以其深情的描寫、細膩的意境和深邃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山水之美的熱愛和對時間流逝的憂慮,展示了宋代詩人的藝術才華和對生命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