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慶寺 / 作者:魏杞 |
開山何日事,斷碣臥荒榛。
食盡僧行腳,兵來佛舍身。
燒痕侵殿址,租額累山鄰。
可是天魔盛,誰能問大鈞。
|
|
延慶寺解釋: 詩詞:《延慶寺》
開山何日事,
斷碣臥荒榛。
食盡僧行腳,
兵來佛舍身。
燒痕侵殿址,
租額累山鄰。
可是天魔盛,
誰能問大鈞。
中文譯文:
問:延慶寺的開山是在何年何月?
答:斷碑破敗的寺廟埋沒在荒草叢中。
問:僧侶們的食物已經耗盡,他們將何去何從?
答:當敵兵來襲時,他們選擇舍棄僧袍,舍身成佛。
問:火焰的痕跡侵蝕了寺廟的殿宇,租稅的負擔累及了周邊山村。
答:然而,邪惡的勢力仍然強盛,誰能向天帝祈求公正?
詩意和賞析:
《延慶寺》這首詩描繪了一個被戰亂摧毀的佛寺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動蕩和戰爭給佛教信仰帶來的破壞和困擾感到的悲憤和憂慮。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寺廟的荒涼景象,斷裂的碑文躺在雜草叢中,寺廟被廢棄和遺忘。這暗示了社會動蕩和戰爭給寺廟和信仰帶來的巨大破壞。
接下來的兩句講述了僧侶們的困境。他們的食物已經耗盡,面臨著無法為生存而行走的困境。然而,當敵兵來襲時,他們選擇了舍棄世俗的生活,舍棄自己的身體,以追求超脫和成佛的境界。這表達了作者對佛教信仰中的舍棄和超越世俗的思想的贊賞和敬仰。
詩的最后兩句描繪了戰火帶來的破壞和苦難。寺廟的殿宇被火焰燒毀,痕跡侵蝕了寺廟的庇護所,同時租稅的負擔也加重了周邊山村的壓力。然而,邪惡的勢力仍然強大,正義和公正似乎無處可尋。這給人一種無奈和無力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擔憂和對邪惡勢力的不滿。
整首詩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描繪了戰亂中佛寺的破敗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戰爭和社會動蕩帶來的傷害和痛苦的憂慮和不滿。同時,詩中表達了對佛教信仰中舍棄和超脫世俗的崇敬和敬仰。這首詩寄托了作者對和平、公正和宗教信仰的向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