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 / 作者:吳芾 |
晚上危亭望石城,楚君曾向此間興。
城池蕪沒人何在,只有空山幾個僧。
|
|
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解釋: 《又登碧云亭感懷三十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晚上危亭望石城,
在夜晚,我登上危亭俯瞰石城,
楚君曾向此間興。
這座石城曾經是楚國君主的興盛之地。
城池蕪沒人何在,
然而,城池已經被荒蕪吞沒,不再有人存在,
只有空山幾個僧。
唯有寂靜的山巒中,只有幾位僧侶仍然存在。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夜晚登上危亭,俯瞰石城為背景,表達了對過去輝煌的城池和歷史的懷念之情。楚君曾經在這座城池中繁榮昌盛,但如今城池已經荒廢,只剩下幾個僧侶。通過對城池的變遷和人事的消逝,詩人喚起了對興盛和衰敗的深思。
賞析:
這首詩通過景物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夜晚的荒涼景象。危亭高處,石城依稀可見,暗示了歷史的遙遠和不可觸及。楚君的興盛,曾經在這里展現過,但如今已成過去。城池荒蕪,只有幾個僧侶苦修于空山之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凸顯了歲月更迭、興衰榮辱的主題,引發讀者對歷史滄桑和人事變遷的思考。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歷史興衰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通過描繪荒涼的夜景和廢墟中的僧侶,詩人喚起了讀者對興盛與荒蕪、光輝與消逝的深刻思考。同時,詩中的空山和僧侶也給人以寧靜和超脫的感覺,撫慰了人們對時光流轉的憂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