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詠貧士七首 / 作者:吳芾 |
士貧亦常事,但視其所依。
茍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輝。
淵明生亂世,初不求奮飛。
為貧聊一出,違己即方歸。
歸來坐衡宇,無粟可療饑。
作詩詠貧士,泰然曾不悲。
|
|
和陶詠貧士七首解釋: 詩詞《和陶詠貧士七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作品。這首詩詞描述了貧窮士人的境況以及他們的心態和態度。
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貧士常事,但視其所依。
如果能依附于道德,即使在傍晚時分,也會有光輝。
淵明生活在亂世之中,最初并沒有奮飛的追求。
為了貧窮而寫了這首詩,違背了自己的本心,即刻回歸。
回到家中的衡宇,沒有糧食可以解饑。
寫詩歌贊美貧窮的士人,從容淡定,曾經并不悲傷。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貧窮士人的境遇,表達了作者對貧窮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認為貧窮是常態,但關鍵在于個人所依附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如果能堅守正道,就算處于困境,也能散發出光輝。
詩詞中提到了淵明,在一個混亂的時代中,他并沒有追求功名利祿,而是選擇了安于現狀。作者借此表達了對于追求財富和名利的反思,認為追求物質財富并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
在詩詞的結尾,作者寫道自己為了寫這首贊美貧窮士人的詩,暫時放棄了自己的本心,但回到家中后卻面臨著無糧可食的困境。然而,作者并不抱怨或悲傷,而是從容淡定地面對困境,表現出一種超脫物質的心態。
這首詩詞通過對貧窮士人的描繪,表達了對追求道德和內心境界的重視,倡導了超越物質財富的追求,并展示了一種從容淡定的生活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