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晴 / 作者:吳芾 |
久雨無聊喜乍晴,尚余春色到檐楹。
楊花飛去今無力,燕子歸來似有情。
靜看游魚波面躍,閑隨野鶴竹間行。
世緣到此消磨盡,只欲徜徉度此生。
|
|
喜晴解釋: 《喜晴》是宋代文人吳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繪雨過天晴的景象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欣賞以及對人生的深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久雨無聊喜乍晴,
尚余春色到檐楹。
楊花飛去今無力,
燕子歸來似有情。
靜看游魚波面躍,
閑隨野鶴竹間行。
世緣到此消磨盡,
只欲徜徉度此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雨過天晴的景象為起點,通過描繪春景的余韻來表達詩人內心的愉悅和喜悅。在久雨之后,當陽光再次照耀大地時,春天的美景仍然留在檐楹之間。這里的“檐楹”意指房屋的檐口和門楣,象征著家園。整個句子傳遞出一種寧靜、和諧的氛圍,詩人借此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楊花飄散和燕子歸來的景象,以及它們帶來的情感。楊花隨風飛散,但此刻它們似乎失去了往日的雄壯,顯得有些無力。而燕子的歸來,則給人一種溫馨和希望的感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在情感上與自然相通,表達了對生命力和情感的思考。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將目光轉向池塘中的游魚和竹林中的野鶴,以及自己在其中的閑適自由。他靜靜地觀賞著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游動的魚兒,感受到了生命的躍動和活力。同時,他也隨意地隨著野鶴的步伐在竹林間游走。這里的游魚和野鶴,象征著自然的自由和純粹,而詩人則以此來反思人生的意義。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厭倦和對自由的向往。他認為人生的意義在于徜徉自由自在地度過,而不是被世俗的紛擾所困擾。通過與自然的交融,他希望能夠消磨盡一切與世俗相關的牽絆,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線,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抒發了詩人對自由、純潔和寧靜生活的向往。詩人通過與自然的共鳴,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世界的厭倦和對內心追求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