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龔漕六首 / 作者:吳芾 |
幾年湮塞豫章溝,歲歲民間有水憂。
我意若非公善后,不應城里解通舟。
|
|
寄龔漕六首解釋: 《寄龔漕六首》是宋代吳芾所作的詩詞。這首詩以幾年來豫章溝被淤塞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民眾因水患而受苦的關切之情。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幾年湮塞豫章溝,
歲歲民間有水憂。
我意若非公善后,
不應城里解通舟。
譯文:
多年來豫章溝被淤塞,
每年人民都有水患之憂。
我本意若不是公正善治之后,
就不應該解放船只進入城市。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民眾水患困擾的關切。豫章溝多年來被淤塞,導致水患頻發,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困擾和憂慮。作者以自己的意愿來衡量,認為只有通過公正善治,才能解決水患問題,并讓船只重新通航。
賞析:
《寄龔漕六首》描繪了一個社會問題,即水患給民眾生活帶來的困難和痛苦。通過對河流淤塞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民生問題的關注與擔憂。詩中的"湮塞"一詞形象地描繪了河道被淤塞的情景,使讀者對水患的嚴重性有了直觀的感受。作者通過"歲歲民間有水憂"表達了民眾長期以來飽受水患之苦的心情,讓讀者對他們的遭遇產生共鳴。
詩末的"我意若非公善后,不應城里解通舟"表明了作者對解決水患問題的期望。他認為只有通過公正善治,才能解決這一問題,讓人們的生活重新恢復正常。這一觀點體現了作者對社會治理的關注,他希望通過這首詩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促使相關方面能夠重視并解決水患問題。
總的來說,《寄龔漕六首》通過對水患問題的描繪和對解決之道的思考,展現了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民眾福祉的關心。這首詩在表達社會關切的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希望和呼吁,希望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并促使社會關注和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