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歊臺六首 / 作者:吳芾 |
黃山高處敞層臺,伊昔規模想壯哉。
江上依然雙闕在,日邊不見六龍來。
落花啼鳥空遺恨,翠竹青松且漫栽。
先是老懷多感慨,每來吊古一興哀。
|
|
凌歊臺六首解釋: 《凌歊臺六首》是宋代吳芾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凌歊臺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和懷念之情。
凌歊臺是一個位于黃山高處的開闊平臺,作者首先通過描繪臺上的景色來展示它的壯麗和廣袤。然后,作者提到江水依然流淌,兩座闕門依然屹立,但是太陽已經落下,傳說中的六龍也不再出現。這里透露出歷史的變遷和光景的消逝,暗示著時光流轉的無情。
接下來,詩中出現了落花和啼鳥,它們成為了歷史的遺憾。這里的落花和啼鳥象征著繁華和生命的短暫,與歷史的興衰相對照。而翠竹和青松則象征著長壽和堅韌,它們被漫不經心地種植在這里。這種對自然的描繪和對生命的反思,進一步強調了歷史的無常和人生的短暫。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的懷念和痛心。每次來到這里吊古,都會讓作者感到情緒激蕩,傷懷之情油然而生。這里的"吊古"指的是懷念古人和歷史,感嘆光陰的流逝和個人命運的無常。這種懷舊之情體現了作者對歷史文化的熱愛和對光陰易逝的深切感受。
總體而言,《凌歊臺六首》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歷史命運的思考,表達了對歷史的懷念和對光陰流轉的感慨。詩中所表達的詩意使人思索生命的短暫和歷史的變遷,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和時間的深入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