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經仲春日即事 / 作者:吳芾 |
淡煙籠水一溪虛,別有風光在野廬。
幽哢喚人回遠夢,落紅鋪水失清渠。
此生得酒休辭醉,今日何人是奠居。
正向東山念蕭索,筠筒煩寄指南車。
|
|
和經仲春日即事解釋: 《和經仲春日即事》是宋代詩人吳芾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淡煙籠水一溪虛,別有風光在野廬。
從這淡淡的輕煙中,籠罩著一條虛幻的溪流,那里有一處隱秘的美景。
這里的淡煙仿佛遮掩了現實的一切,將人們引入了一個幻境之中,而在這個幻境中有一座簡陋的茅屋,卻展現出別樣的風光。
幽哢喚人回遠夢,落紅鋪水失清渠。
幽靜的聲音喚醒了人們遠去的夢境,枯萎的花瓣鋪滿了水面,清澈的渠道也已經失去了蹤跡。
這里的景象讓人產生一種迷離的感覺,仿佛置身于夢境之中,紛紛揚揚的花瓣漂浮在水面上,而曾經清澈的溪流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此生得酒休辭醉,今日何人是奠居。
在此生中,我已經得到了酒的滋潤,無需再拒絕醉意。如今的今天,有誰是我的伴侶呢?
詩人表達了對于酒的向往,酒能帶來忘憂與快樂,而此刻他在思考,有誰能與他共同分享這份快樂呢?
正向東山念蕭索,筠筒煩寄指南車。
此刻,我正朝著東山的方向,思念著那里的荒涼寂寞。我將我的思緒裝入竹筒中,托付給南方的行人。
詩人表達了對于東山的思念之情,東山象征著荒涼與寂寞,而他將自己的思緒寄托于竹筒之中,希望能夠通過南方的行人傳達到遠方。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幽靜虛幻的景象,通過淡煙、溪流、落紅等形象描繪,營造了一種迷離的氛圍。詩人通過詩意的表達,流露出對于酒、對于東山的思念以及對于寂寞與憂愁的感受。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