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丐辭不允詔書感而有作 / 作者:吳芾 |
齒豁頭童已暮年,未容歸去亦堪憐。
只思舊隱如元亮,寧有新詩似惠連。
萬事此生渾已矣,一尊今日且陶然。
宦情況復清如水,何必移封向酒泉。
|
|
讀丐辭不允詔書感而有作解釋: 《讀丐辭不允詔書感而有作》是宋代吳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身處宦海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齒豁頭童已暮年,
未容歸去亦堪憐。
只思舊隱如元亮,
寧有新詩似惠連。
萬事此生渾已矣,
一尊今日且陶然。
宦情況復清如水,
何必移封向酒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的開頭表明了作者已經年老,齒牙已經脫落,頭發也已斑白,這使得他感到悲哀。雖然他還沒有被允許返回故鄉,但即使是留在原地,也令人憐憫。
詩中提到了元亮和惠連,他們都是歷史上著名的隱士。作者思念著這些古代隱士,他們的境遇似乎與作者相似,這使得他感到安慰。然而,作者自己并沒有成為像他們一樣的隱士,他沒有創作出像他們一樣的詩歌。
接下來,作者表達了對生活的綜合感嘆。他覺得自己的一生已經過去,已經經歷了許多事情。然而,當下的他只希望享受當前的宴會,暫時忘卻一切煩惱。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自己的境遇的灑脫態度。他認為自己在官場中的處境已經清凈如水,不再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他問自己為什么還要去追求更高的官職,移封到酒泉(指西北邊陲地區的一個地方),而不是安享目前的境遇。
這首詩詞通過對作者自身處境的描繪,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矛盾感和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傳達了一種豁達的態度,表明作者已經看透了名利的虛幻。這種對人生境遇和內心追求的反思,展示了吳芾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自然生活的向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