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陳澤民即事二首 / 作者:吳芾 |
蕭條古寺野僧殘,聊與僧俱住翠巒。
樹影繞簾春盡靜,水晶搖屋暮天寒。
固知書劍不嫌冷,卻恨杯盤未盡歡。
當念老人衰已我,外雖強健實中乾。
|
|
和陳澤民即事二首解釋: 陳澤民,即事二首
蕭條古寺野僧殘,
聊與僧俱住翠巒。
樹影繞簾春盡靜,
水晶搖屋暮天寒。
固知書劍不嫌冷,
卻恨杯盤未盡歡。
當念老人衰已我,
外雖強健實中乾。
中文譯文:
凄涼的古寺中,野僧孤單殘留,
只能與僧人共同居住在青山翠巒之間。
樹影纏繞在窗簾上,春天漸漸平靜,
晚霞如水晶搖曳在屋內,天色漸漸寒冷。
雖然明白讀書和修行并不怕寒冷,
卻懊惱酒杯和盤盞未盡歡愉。
當想到年邁的老人已經衰老,而我年輕力壯,
雖然外表看起來強健,但實際上內心干燥無鹽。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凄涼的古寺景象,寺內只剩下一位孤單的野僧,作者與他共同居住在山間。春天的樹影圍繞著簾子,室內的晚霞如水晶一般搖曳,暮天的寒冷逐漸襲來。詩人深知讀書和修行需要堅持不怕寒冷,但他卻為未能盡情享受飲食和歡樂而感到遺憾。最后,作者思考到自己年輕力壯而老人已衰,雖然外表強健,但內心卻干燥無鹽。
整首詩意充沛,以自然景物和人物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生活歡樂的思考。寺中的凄寂與外界春光的寧靜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寂寞和遺憾的情感。同時,通過對年老與年輕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光陰流逝、青春逝去的深深思念。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展現了生活中的離愁別緒和時光的無情流轉。讀者在欣賞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歲月流逝和歡樂的思考,同時也引發對生命的珍惜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