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林大任上許守喜雨 / 作者:吳芾 |
退之訟風伯,風伯罪固彰。
未若旱魃甚,千里塵沙黃。
我欲持斧鉞,尸諸古道傍。
此志竟未就,展轉成悲涼。
使君有妙術,在德非馨香。
神龍不敢臥,感會趨靈場。
霈然下甘雨,天地森開張。
旱魃不待誅,一旦自摧藏。
|
|
和林大任上許守喜雨解釋: 《和林大任上許守喜雨》是宋代吳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面對風伯的冤罪,以及他渴望能夠斬除旱魃的心情。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退之訟風伯,風伯罪固彰。
未若旱魃甚,千里塵沙黃。
我欲持斧鉞,尸諸古道傍。
此志竟未就,展轉成悲涼。
使君有妙術,在德非馨香。
神龍不敢臥,感會趨靈場。
霈然下甘雨,天地森開張。
旱魃不待誅,一旦自摧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詠懷之情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災害的憂慮和對國家百姓的關懷。詩的開頭,作者提到了風伯的冤罪,風伯被指責為禍害,但作者認為他的罪行并不比旱魃更為嚴重,因為旱魃使千里土地塵沙飛揚,黃色彌漫。
接著,作者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夠拿起斧鉞,立于古道之旁,為百姓斬除旱魃的決心。然而,這個志向卻一直未能實現,使作者感到悲涼和失望。
然后,作者提到了使君(指有妙術的人)在德行上并不如芬芳香氣那樣迷人,但卻能感應到靈動之處,使神龍都不敢安睡。這種靈動之感引發了甘霖的降臨,天地因此顯得嶄新、生機盎然。
最后,作者指出旱魃并不等待斬除,而是自己迅速消退。這表明作者的心愿雖然未能實現,但天地自有安排,解決了干旱的困擾。
這首詩詞通過對風伯、旱魃和甘雨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災害的憂慮和對國家百姓的關懷。作者渴望能夠斬除旱魃,為人民帶來甘霖和希望,但最終卻無法實現自己的志向,感到悲涼和失望。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種宿命的思想,認為天地自有安排,人力有時無法左右自然的力量。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人世間事物轉化的深切感慨,展現了他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