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蠟梅二首 / 作者:吳芾 |
誰將栗玉刻蜂房,巧向梢頭取次妝。
羞得江梅都避舍,滿園不見一枝芳。
|
|
蠟梅二首解釋: 蠟梅二首
誰將栗玉刻蜂房,
巧向梢頭取次妝。
羞得江梅都避舍,
滿園不見一枝芳。
中文譯文:
有人用栗色的玉石雕刻成蜂房,
巧妙地放在枝頭上,像在給它妝扮。
害羞得江梅都躲開不敢出來,
整個花園里看不到一枝美麗的花朵。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吳芾所作,以描繪蠟梅為題材。蠟梅是一種冬季開放的花朵,具有清雅、潔白的特點,常被賦予堅貞、孤傲的象征。詩中以蠟梅作為意象,表達了作者對生活中某種美好的追求,同時也抒發了一種孤獨和無奈的情感。
首句“誰將栗玉刻蜂房”,通過將蠟梅比喻為栗玉刻成的蜂房,展現了蠟梅的高雅和精致之美。栗玉是一種紅褐色的石頭,與蠟梅的顏色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種對比的美感。
接著,“巧向梢頭取次妝”,形容蠟梅的妝點和裝飾。蠟梅開放在寒冷的冬天,枝頭凋零的景象中,它卻獨具芳香,猶如精心打扮后的妝容,給人帶來一絲生機和希望。
然而,“羞得江梅都避舍”,表達了蠟梅的孤傲和自卑。江梅指的是梅花,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也是一種獨自開放的花朵,但它們在蠟梅的面前卻感到慚愧而躲避。作者通過對比,凸顯了蠟梅的高潔和與眾不同。
最后一句“滿園不見一枝芳”,揭示了整個花園中沒有其他花朵的情景,只有孤獨的蠟梅獨自開放。這種孤芳自賞的境況傳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孤獨和無奈,同時也展現了蠟梅的堅韌和頑強。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于蠟梅的贊美和對于一種孤獨美的追求。通過蠟梅的形象,詩人傳達了自我超越、獨立自主的精神,并表達了一種面對逆境仍然能保持自我獨特的態度和價值。 |
|